为在躬身实践中探寻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7月16日,晨光熹微中,江西财经大学“岗上数智兴农团”成员奔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田间地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分田到户——责任田劳作体验。他们不仅亲身体验农耕辛劳,更在这片承载着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热土上,深度领悟了历史脉搏与新时代精神的交互碰撞。
躬身实践:田垄间的汗水与竞赛
本次田间劳作创新性地采用了“班组竞赛”模式,以促进劳动效率提升与团队协作。随着哨声响起,三个班组的成员迅速投入战斗。田埂间锄头翻飞,草屑纷扬,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成员们俯身垄间,汗水浸透衣衫,泥土沾满裤脚,真切感受着“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竞赛不仅考验着体力与技巧,更在无形中激发着团队的竞争与拼劲。
历史回响:从“出工不出力”到“大包干”的顿悟
“这场景何其相似!”一位同学在休息间隙的感慨,瞬间点醒了众人。成员们敏锐地意识到,眼前因个体付出差异、积极性不一而产生的抱怨,与四十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的集体劳动困境如出一辙。脚下这片田垄,正是当年那场以“生死契约”开启“分田到户”伟大创举的原点。当年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勇气,正是源于对类似困境的深刻痛感和变革渴望。此刻,同学们在汗水中亲历的矛盾,仿佛一道时光桥梁,将他们与那段“穷则思变”的历史瞬间紧密相连。团队成员朱淑敏深有感触:小岗村的红手印,印的是 “敢为天下先” 的闯劲;今日田垄上的汗水,续的是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只有亲身经历了这种‘大锅饭’的困境,才能真正刻骨铭心地理解‘大包干’解放生产力的划时代意义。
精神传承:泥土中的改革密码与青春担当
汗水滴入泥土,历史照进现实。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是岗上数智兴农团深入践行“三下乡”精神、沉浸式感悟“小岗精神”的关键一环。它从寻常的劳动锻炼,升华为一堂生动的改革历史教育课与深刻的国情认知课。岗上数智兴农团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用青春力量催生促进乡村的“新活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朱淑敏,李昭阳,王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