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基层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好接地气、有温度的行走大思政课,近日,九江科技职业大学“青翼展志,助乡共兴”青翼助乡实践队奔赴赣州市,先后在龙南市、于都县开展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姿赋能乡村发展,以实践之行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乡村平安

抵达实践首站——赣州市龙南市南亨乡后,实践队队员率先化身“安全宣传员”,聚焦乡村居民最关心的安全问题,开展反诈、防溺水知识普及行动。队员们携带精心制作的宣传单页,逐户走访乡域街区,面对面向村民讲解安全知识:遇到年长居民,耐心拆解“冒充客服退款”“虚假养老投资”等电信诈骗常见套路,用本地真实案例提升警惕性;碰到孩童群体,通过“安全小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趣味讲解防溺水要点与急救流程。从街头巷尾到村民家中,队员们的细致讲解让安全意识潜移默化走进居民心里,不少村民握着队员的手说:“这些知识听得懂、用得上,太感谢你们了!”

(图为实践队员在南亨乡向村民发放反诈、防溺水宣传单并讲解安全知识)

推普启智润心,非遗传承铸魂

在南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队以“守护童真、启迪成长”为主题开设童心课堂,围绕“趣味古诗”“语言魅力”“生命安全”三大核心设计教学内容,让普通话推广与文化熏陶深度融合。课堂上,队员们摒弃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创新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古诗接龙赢小奖品”“汉字笔画大比拼”“绕口令挑战赛”等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当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齐声朗诵《静夜思》时,童声嘹亮的声音回荡在实践所内,也让“学好普通话、走向大世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员在南亨乡为孩子们开展童心课堂)

童心课堂结束后,队员们还将非遗糖画技艺带到乡村。融化的金黄糖液在队员手中的手里流转,很快勾勒出蝴蝶、小猪佩奇、小花朵等灵动图案,孩子们围坐成一圈,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有的孩子在队员指导下尝试制作简单糖画,指尖的温度与甜蜜的糖香交织,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童年乐趣,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在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在课堂开展指导孩子体验非遗糖画)

情系桑榆送暖,传递青春温情

实践队还开展“青春送暖・情系桑榆”慰问活动,队员们携带米、油等生活物资,帮扶南亨乡独居老人与困难家庭。队员们倾听老人讲述乡村变迁的故事;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队员们耐心陪老人聊天,叮嘱他们注意饮食与保暖。一句句关切的问候、一次次贴心的帮扶,让独居老人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物资传递,更是情感的联结与温暖的传递”。

(图为实践队员为南亨乡独居困难老人送去温暖)

探寻客家围屋,触摸文化根脉

离开南亨乡后,实践队前往龙南县关西新围——这座被誉为“客家围屋活化石”的建筑,开启客家文化探寻之旅。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历时近30年完工,面宽83.54米、进深92.16米,以“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核心地标。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漫步于围屋的青砖黛瓦间:触摸斑驳墙体上的历史痕迹,观察“九栋十八厅”的精妙建筑格局,了解围屋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的设计智慧;听讲解员讲述客家先民“长途迁徙、开垦山林”的奋斗史,以及围屋内“崇文重教、团结互助”的家风传承。队员们纷纷表示,关西新围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的客家文化史”——从它的一砖一瓦中,能清晰触摸到客家人“勤劳唔受穷,团结唔受欺”的精神内核,也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图为实践队员在关西新围聆听讲解员介绍客家建筑文化与历史)

重走长征起点,赓续红色基因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与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一群小小讲解员的身影格外动人:他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向实践队员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1934年10月,于都人民连夜搭建浮桥,送8.6万中央红军渡过贡水,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一件件承载历史的文物(红军用过的水壶、草鞋、公文包),让队员们仿佛穿越到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

(图为实践队员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听小讲解员讲述红军故事)

随后,队员们前往长征渡口,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站在渡口旁,望着静静流淌的贡水,队员们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登船出征的壮阔场景;在纪念碑前,大家驻足沉思、默默缅怀,心中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的信念,是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的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长征渡口留念)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

青春立志担当,奋进时代新程

基层实践让我们读懂了乡村的需求,文化探寻让我们坚定了传承的责任,红色教育让我们补足了精神之钙。此次赣州“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后,九江科技职业大学的学子们纷纷表示,成长没有捷径,只有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壮筋骨、长才干。未来,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牢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属于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By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