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心悦、周雨欣、徐晴楠报道:在江西万载县仙源乡,青山环抱间的红色遗址静静诉说着革命岁月的峥嵘。近日,南昌大学仙源红韵实践队走进这片红色土地,通过一本凝结着当地革命历史的《红色仙源》文集与村民访谈,探寻老区如何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历史记忆与当代发展。

钟小锋 摄

“这边好多红军故事,都记在《红色仙源》里了。”当被问及当地英雄事迹时,宋爷爷的回答指向一本由万载县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与仙源乡党委、政府合编的文集。书中收录了“纪念・回望”“烽火・故事”“遗址・吟唱”等五大篇章,既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回忆录》中革命前辈的血火回忆,也有仙源地区赤卫队、游击队的斗争故事。

齐慧铭 摄

翻开“英烈・缅怀”篇,仙源村、新市村、株木村等村落的英烈名录赫然在列:冯文裕、王太亨、李长古……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壮举。宋爷爷介绍道,因篇幅限制,名录仅收录姓名,“但他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周雨欣 摄

“红旗报社、省苏维埃等遗址有国家保护,但有些遗址还没重建。”谈及红色遗址现状,宋爷爷的回答透露着欣慰与期待。如今,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当年的革命旧址群被修缮一新,墙上的标语、屋内的陈设,都还原着1930年代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场景。

丰彤彤 摄

每到“七一”“十一”前夕,景区便迎来参观热潮。2021年,这里接待了十多批数千名游客,单日最高客流量达800人,村口饭店的几十张餐桌座无虚席。“曾给公安系统的500多名参观者讲解,说到红军送物资、救伤员的故事时,大家都红了眼眶。”红军后代曾叔回忆道。

李王峰 摄

“外地人来买仙源的土特产,组团游客一买就是好几袋。”红色旅游的升温,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曾叔道,游客消费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更推动了民宿、餐饮等业态发展。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善的根基,正是先烈们打下的江山——“解放前农民没土地,解放后才当家作主。”

刘甜 摄

如今,《红色仙源》文集成为游客了解历史的“活教材”,而散落乡间的革命旧址则化作实践课堂。“松树炮打退敌军”“警卫员鲁德存”等故事被编成讲解词,老党员、村民自发担任讲解员,让红色精神在口耳相传中延续。

By admin